彩票平台推荐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彩票平台推荐 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44号提案的答复
区政协文体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我区各村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活化、利用和传承的建议》(第44号)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分别于4月、6月与提案联系人进行了沟通联系。经综合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等单位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番禺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丰富。近年来,我区相关部门不断深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结合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主要工作有:
一、深入挖掘岭南文化资源。2020年,区委宣传部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人才资源,联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贺景卫教授,在大岭村建立“岭南文化和大岭村文创研究基地”,进一步推动我区非遗文化与活态化传承研究工作。贺景卫教授团队针对大岭村的历史文脉与渊源、建筑结构与装饰、民俗文化与物产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古村落保护、地域经济发展、岭南文化推广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通过开展“大岭村文脉与文创品鉴研讨会”,挖掘大岭村耕读文化、龙舟文化、宗祠文化、民俗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元素和符号,设计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并在现场展示“鳌游大岭”“大岭村龙舟饭”等七大系列文创产品,以及与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文化名人及村民代表进行交流探讨等方式,梳理下一阶段深入古村落研究及文创转化开发的具体思路。
二、做好祠堂文化保护利用。我区现共有383处祠堂类文物,祠堂类文物的活化利用遵循“合理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目前,作为村史馆利用的有8处,也有作为红色文化展馆、岭南文化展馆、老人活动中心、村居图书馆或延续原来供奉与祭祀功能。提案中提出的关于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在祠堂或者老房子中设立博物馆,根据《博物馆条例》第十条至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国有博物馆的设立,馆址、展室、藏品、工作人员、消防安防、命名等具备条件,制定章程,依照有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并应当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备案。因此,我区有关社会组织或机构团体计划新设立民营博物馆,需经彩票平台推荐 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向广州市文物局审批后,报广东省文物局备案。
三、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德育重要内容。区教育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学校开设的课程融合,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书法(篆刻)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非遗课程,成立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形成常态化的教学活动。自2009年开始,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未成年人剧场等活动,通过优秀儿童剧目巡演以及戏剧讲座等,增进我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舞合艺术的了解。同时,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建传承学校(基地)等相结合,充分利用非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和育人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如石壁小学突出传统书法特色,构建“翰墨育人”校园文化,傍江东小学成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钟村中心小学被评为广州市学校民族民间美术特色年中国画特色项目优胜学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目前,有11所学校建设成为彩票平台推荐 少儿戏曲传承基地学校,其中5所学校被评为广州市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
四、将非遗文化(传统技艺)教育与中职技能教育嵌合。“十四五”期间,中职学校将构建非遗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模式,依托非遗基地传播非遗文化,以建设彩票平台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为载体,结合广东醒狮(沙湾)、广东音乐(沙湾何氏广东音乐)、广州砖雕、番禺灰雕和沙湾水牛奶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面向中职学生开展技艺传承体验活动。另一方面,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坊”,加强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工作,柔性引进番禺灰雕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建“非遗大师工作坊”,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开设非遗技艺学徒班,指导学生开展专项技艺培训,促进非遗技艺传承保护。
五、积极开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全区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配合广州市自然村落普查)开展乡村非遗线索普查,其中第一次非遗普查共收到线索1030条(含南沙区),第二次非遗普查共收到新增线索123条。2009年以来区非遗中心持续对区内乡村的大型非遗民俗活动(特别是龙舟、诞会)进行跟踪记录,记录其传承与演变;2013—2014年,分别对沙湾飘色、广东醒狮、沙湾何氏广东音乐、沙涌鳌鱼舞、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钟村白家拳等项目的部分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谈,并做好资料建档工作。2014年,在全区非遗线索普查的基础上,开展端午节期间全区乡村龙舟民俗活动非遗专项普查,并于同年7月整理形成了《2014年端午节期间彩票平台推荐 各镇街龙舟民俗活动安排汇总表》。2016年,配合全省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区非遗中心在各镇(街)文体中心协助下,深入各村居开展全区戏曲剧种普查,目前我区辖内各镇(街)共有民间班社(含私伙局)75个,均活跃在区内16个镇(街)的村(居)。
目前,我区共计公布了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及三批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截至2021年5月,全区拥有国家级名录3个,省级名录9个,市级名录6个,区级名录21个;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有国家级1名、省级7名、市级14名、区级29名,涉及我区沙涌、潭山、员岗、莲塘、市头等多条乡村。
下一步工作,区相关部门将继续抓好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活化、利用等项工作,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通过每年的大型民俗活动,推动非遗文化与年轻、时尚、潮流元素相结合,鼓励乡村开发更多以非遗等历史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鼓励更多传统美食类非遗项目申报,扩大番禺传统美食影响力,培养本土美食传承人,促进番禺美食产业化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彩票平台推荐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