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平台推荐 民政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彩票平台推荐 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
徐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救治“三无人员”工作的建议》(第19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及我局事务地名科、区救助管理中心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24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流浪乞讨人员的定义与救治对象范围
(一)流浪乞讨人员定义
《民政部关于印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的通知》(民发〔2014〕132号)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明确为“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包括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和生活无着的乞讨人员”,由此可见,“生活无着”是民政救助管理机构甄别救助对象的重要标准和遵循。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简称为“流浪乞讨病人”,有别于因亲友关系淡漠不愿接回、患者本人自暴自弃、涉及交通或治安纠纷而未得到妥善处置、赔偿前,亲友以此相胁迫或不理不管的“三无”人员。
(二)救治对象范围
根据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穗民〔2009〕9号)有关规定,救治对象包括:
1.有生命危险必须抢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
2.正在城市流浪乞讨的、危及他人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精神病人;
3.在救助管理站内突发危重病、精神病的受助人员。
二、提案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加大流浪乞讨病人甄别核实工作力度
为进一步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以下简称“流浪乞讨病人”)救治工作,2020年底,市民政局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工作的意见》(穗民﹝2020﹞304号),明确了医疗机构在流浪乞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通知属地救助管理机构甄别和确认病人身份。甄别后,由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广州市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交接登记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名、盖章,作为费用结算依据。对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救助管理机构应该及时为其办理救助登记手续。2020年至今,我局下属单位区救助管理中心共接救治(定点)医院报备救治流浪乞讨病人317例,经甄别暂属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285例,未能甄别的均为因病情暂时无法甄别核实或医疗机构提供有效证明材料不足。经甄别暂属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病人救治费用均可通过区财政每年预留的“三无”人员专项经费进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机构救治经费压力。
(二)积极协助解决“三无”病人占用医疗资源问题
根据穗民〔2020〕304号关于妥善办理流浪乞讨病人出院手续的有关文件精神,对于经救治后,病情基本稳定,达到出院标准的,救助管理机构应及时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对于拒不离院或故意扰乱医院秩序的,救治医院应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由于民政救助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救助以自愿为原则,对于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病人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对故意扰乱医院秩序的流浪乞讨病人只能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为协助医疗机构解决“三无”病人占用医疗资源问题,区救助管理中心不遗余力,通过优化寻亲服务平台、构筑多维度寻亲格局等方式,联合公安、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开展流浪乞讨病人救助寻亲返乡工作,借助公安部门人像识别和DNA比对技术、民政部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社工机构及志愿团体服务网络体系、“今日头条”寻人公众号等途径,2020年至今共救助流浪乞讨病人64人次,成功帮助46名流浪乞讨病人核实身份后返乡,返乡率达71.88%,有效解决了流浪乞讨病人特别是“三无”病人救治费用缺口及占用医疗资源问题。
(三)引入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医救结合”工作模式
从2017年9月起,原区救助安置中心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建立机构内医务室,市桥医院负责运营原救助安置中心医务室,至今已经顺利运作3年多时间;原区救助管理站医务室自2019年1月开始也由市桥医院接手运营,至今也有两年多的时间。驻点医务人员均为持证专业技术人员且24小时在岗,主要对救助人员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及常见传染病检查等,防止中心内发生群体性传染病;为救助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动态更新;每天为救助人员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所有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规范管理、监督规范服药;对救助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进行诊治,对常见传染病进行筛查;药品派发、伤口换药、外送检查、传染病管理、营养餐配制、开展健康教育及护工技能培训等服务内容一应俱全。据统计,仅2020年,驻点医务人员在区救助管理中心为长期安置人员派发药品达10.23万人次(90%以上求助人员需要每天服药2次或以上,医务人员分早、中、晚及睡前四次入区发药);伤口换药、涂药2000余人次;测血压、测血糖3000余人次;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如癫痫抽搐、因精神病药物所致椎体外系反应、呕血、便血、意外伤害等)200余次;送外就医检查100人次;长期安置人员年度体检110人次;协助护送返乡36人次。服务期间,未出现救助人员非正常死亡情况,让救助人员生活有着落、有病能管能治、精神病可控,逐渐建立起番禺“医救结合”模式,得到省民政厅的认可并在省内推广,成绩有目共睹。
(四)加大流浪乞讨病人救治经费使用的管理力度
目前,流浪乞讨病人的救治经费使用主要分两类:一是已办理救助登记手续的流浪乞讨病人,救治期间产生的医疗、饮食、护理、会诊、转诊、日常必需生活用品等费用由救助管理机构按规定审核后在财政部门安排的救助经费中按实际费用拨付到相关救治医院;二是未办理救助登记手续但经救助管理机构甄别暂属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病人,救治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由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经费中按实际费用拨付到相关救治医院。
救治费用审批结算方式参照《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执行,送人单位、救治医院、救助管理机构、出院机构等部门(机构)根据送治病人情况如实填写《广州市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交接登记表》,病人出院后,救治医院凭交接登记表及相关佐证材料申请报销治疗费用。虽然整个审批过程涉及送人单位、公安、民政、财政、卫生健康、医保、医院等多个部门,但流程较清晰,只要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及流程逐级呈批便可。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共同探讨、规范和优化流浪乞讨病人救治期间产生的医疗、饮食、护理、会诊、转诊、日常必需生活品等费用的审核程序;针对非流浪乞讨病人申请经费补助、伪造材料骗取经费补助等违规行为,将予以取消申请资格。
感谢您对我区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彩票平台推荐 民政局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