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居民楼基本上都是七层以上的步梯楼。就市桥街西片社区,步梯楼占现有居民楼宇的80%以上,居住于此的大多数都是年纪偏大的本土居民,“爬楼梯”给他们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居民群众迫切要求旧楼加装电梯。 近年来整个社会对城区旧楼加装电梯的需求日渐迫切。然而自2012年由广州市法制办牵头制定的第一个增设电梯指导办法出台后,真正能加装电梯的旧楼寥寥无。 一、主要原因 (一)高层与低层业主之间存在既得利益纠纷 1、资金筹措压力。旧楼宇加装电梯,虽然大家都知道会给生活带来便利,给物业带来升值潜力,但由于涉及电梯建设成本及日后使用管理成本,因此业主在筹集资金上总是难以协调。虽然《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对加装电梯办理流程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建设资金筹集分摊、电梯维护分摊上没有一个既定标准,往往很难达成共识。 2、居民意愿难统一。现在旧城区住宅出租及自住各占一半,加装电梯须全体业主同意,而“众口难调”则是推动加装电梯的最大阻力。其中最核心的难题是协调兼顾高层和低层业主之间的利益——低层住户平日用不到电梯,加装电梯反而可能影响房屋采光、通风,产生噪音;高楼层住户受益最大,除了方便日常出行,还会明显提升房价。由于出于业主间各自不同的需求,难于达成统一意见。 3、无牵头单位难办实事。居民楼加装电梯按现行政策是使用者提出申请的原则。旧楼宇一般1个梯约10-14户,有自住的有出租的,年轻人需要上班,老年人组织力不够,电梯加装事宜难以推进开展。 (二)审批流程繁复,审批资料难以收集 1、审批资料难以收集。由于加装电梯涉及该楼宇产权、小区公共用地分摊、管辖等问题,因此加装电梯需提供的资料较多,包括业主签名、楼宇图纸、产权人证明、房产证等,同时老旧小区的开发商很多都已不知所踪,报建图纸等资料根本想查无门,而且相关职能部门对居民个人查询报建图和规划图等讳莫如深,设置了很多的硬性条件,因此旧楼加装电梯在搜集材料方面非常困难。有些楼宇,虽然经过多次业主会、现场会、协调会,但始终无法拿到楼宇报建图等资料,加装电梯无法再进一步。 2、审批流程复杂。由于旧楼加装电梯是新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相关的办理指引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足,促使办理的居民群众举步维艰,甚至奔走无门无果。 二、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一是明确旧楼加装电梯工作责任部门和牵头单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全区旧楼加装电梯行动计划。二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相关的补贴政策、既得利益协调机制等等,加强对加装电梯审批流程的业务指引,助促惠民工程落地。三是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优先选择有物业管理、有业主委员会的老旧小区作为试点,借鉴成功地区经验和结合地方实际加以推进。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居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电梯加装工作。 (二)简化审批流程,设立绿色便民窗口 关于旧楼加装电梯事宜在广东省建设厅和广州市政府均制订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联动起来(区住房建设局、区国土规划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市更新局、区安全监管局、各镇(街)),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同时,设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绿色窗口,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快捷的审批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 (三)设立第三方机构,提供办理业务指导或代办业务 设立第三方专门办事机构,搭建“政府+居民志愿者+企业”三方联动服务体系,为申办群众提供业务指导,有效解决加装电梯普遍遇到的沟通难、报建难等问题。据了解,现在有些物管公司成立了加装电梯服务部,但由于缺乏监管和调研不足,并存在营利目的,电梯加装工作开展差强人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介入监督,同时协助业主同步成立志愿小组,监督代办企业相关申报工作,并为代办企业提供便利,助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高效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