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交运发〔2018〕8号)(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0年,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出行服务适老化水平和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无障碍交通设施设备不断满足出行需要,无障碍交通运输服务的“硬设施”和“软服务”持续优化,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到2035年,完善的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无障碍出行服务环境持续改善,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美好生活的出行需要。 我区现有的人行天桥是为了方便行人安全过街,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车辆通行能力。由于人行天桥设计建成年代久远,天桥设计不够合理,没有轮椅通道、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或电梯等,一些功能的缺乏给老年人、肢体残疾人、盲人、妇女儿童和快递人员等部分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根据2012年我国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和细化了政府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的责任,同时为按照《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要求,到2020年我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指标需达到85%,但目前我区的人行天桥及人行隧道全部没有建设无障碍电梯,未能达到出行无障碍的要求。老年人及其他特殊需求人群过马路非常困难,部分市民为了图省事,甚至翻越栅栏反而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和交通拥堵。 办 法: 为了达到人车分流,缓解交通压力,确保行人安全,让人行天桥真正便民,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商业旺地建人行天桥必须要增加无障碍电梯和遮雨棚,建议原有天桥的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要人性化的关爱残疾人、老人和儿童等群体,增加这些通道和设施不仅方便残疾人,也方便快递、老人、婴幼儿车辆的通行,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 1、增加无障碍设施的财政投入。从以人为本,关爱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角度出发,推广在人行天桥增设电梯的做法,在行人密集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增加轮椅升降机、电动升降平台等垂直升降设备,以弥补目前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从而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有需要人的迫切需求,使这项普惠措施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2、对已建成的德兴路人行天桥进行必要的改造,增设轮椅通道、残疾人通道或者垂直电梯、遮雨棚。 3、对拟建的人行天桥的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合理规划即将建设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通行。 4、升级改造老旧设施,对早年修建的人行天桥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加“盖”加“挡”,配备遮阳顶棚、两侧挡雨板和无障碍电梯等。 5、以打造城市景观的理念来设计建造人行天桥,使设计样式、结构、色彩更加多元化,提升设施便利性、舒适性和吸引力,提高设施使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