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由: 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一河两岸”往往成为城市环境的亮点之一。番禺也具备打造“一河两岸”美景的潜力。人们一提起情侣路就想到珠海,那么可不可以让人们一提起一河两岸就想到番禺呢?凭借番禺的经济实力,我们能否打造类似于南京秦淮河、天津海河、合肥巢湖的滨水岸线,建设十里滨水长廊? 市桥河是流经我区主城区的宝贵天然水系资源,是番禺三大水系之一,全长38.6公里,其中主干河道11.8公里,是番禺的母亲河。近几年,通过建水闸、清淤、调水补水等多种方式,主河道告别了黑臭,水质明显改善,两岸环境也不断美化。但仍存在缺乏有相应的公共卫生和商业配套;两岸居民交通出行不便;市桥河道有效的开发利用的空间还很大。 作为“一河两岸”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龙湾涌湿地公园,位于沙湾镇北部,南临滴水岩森林公园、北与沙头街南山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相邻,是市桥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建设的番禺湖核心区。龙湾涌湿地的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广州市民又多了一个近距离感受岭南水乡的湿地公园。绿道驿站、岸线景观台、亲水平台、亲水码头、木栈道、步行径、人行小桥等休闲设施已建成,市民已经骑着单车游玩。但如果能够串珠成环,打造独具番禺特色的“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的地标区域,还有许多值得提升的空间。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办法: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整体水平,增加连贯畅通的自行车道,持续建设好湿地公园。高起点进行龙湾涌湿地提升的规划。要充分借鉴国内外重要河岸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按照现代化绿色城市的标准规划设计。比如,对经过的东新高速进行噪音的隔音处理等。在适当的地方,可以考虑建设登高观鸟台、农家乐等项目,将提供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场所,并充分发挥生态环保效益。继续绿化种植面积,种植具有观赏性和遮阴性双重作用的开花乔木,比如凤凰木、火焰木、大花紫薇、木棉等。让艳丽的花朵吸引市民、摄影爱好者前往观赏,更加擦亮这张“绿色名片”。 二、加大立法保护,推进依法管理。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管理。加强清淤疏浚、护岸、环境卫生、节假日疏导、车辆停放等管理。加大对非法破坏侵占湿地资源和毒杀、捕杀候鸟等的查处力度,要限制垂钓和过度捕鱼。保护培植更好的湿地环境,让更多的白鹭等候鸟栖居。 三、加大宣传力度。既然是湿地,就要有湿地的宣传,营造湿地保护氛围。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应该通过组织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湿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展等活动,制作小小宣传栏等。 四、研究在龙湾涌湿地修建横跨龙湾涌、屏山涌的可开合的小型平桥或步行桥的可行性,使之成为环形的徒步骑行路线,让一河两岸的道路更多贯通,解决“一河两岸”的龙湾涌湿地徒步骑行路线单一的问题。现在虽有景观大桥,但那主要是供机动车辆行驶的,自行车上下很不方便。建立平桥或步行桥之后,就可以贯通滴水岩、沙湾古镇和南山公园、大夫山公园,减缓大夫山的拥挤状态。在两岸相距最窄的地方建桥,比如南山古庙与军训基地之间,如下图,红色标注的地方。有可能的话,还可建两到三座这样的桥。 五、完善和优化慢行系统和相应的公共卫生和商业配套系统。主要徒步区域,应该禁止机动车通行或另辟步行道、自行车道。完善步行设施,如划定骑行区域,如设公共卫生间、简单餐饮、小卖部,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这方面可以,学习增城正果镇的增江一河两岸,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一河两岸”龙湾涌湿地附近区域(包括珠宝园等)可以打造成为番禺城市的发展轴,而这个轴当中应当有产业轴、生态轴、文化轴三大元素。政府可以借鉴一下广州太古仓的形式,对一些废旧的厂房进行改造,整合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变成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区供人们参观游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擦亮“一河两岸”的名片效应。设计可参考广州珠江的做法,可通过LED灯饰美化两岸景观,还可引进观光游船让普通市民和游客浏览两岸风景,提高“一河两岸”的知名度。可设计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口号,或展示象征番禺形象的吉祥物,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让游客第一时间感受到番禺的城市魅力。并可配以番禺名人、广府文化等微雕,让游客在短时间内了解番禺。做足水的文章,把该区域打造成为番禺亲水风景区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
问题答复: | 邓伟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和完善龙湾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湾涌位于沙湾镇北部,南临滴水岩森林公园、北与沙头街相邻,长约3.632公里,平均宽50米,属于市桥河水系的一类河涌,是市桥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建设的番禺湖核心区。近年来,彩票平台推荐
充分利用龙湾涌潮起潮落的自然原理,活化水源,综合治水,实现了水更清、河更绿、生态更优美的治水目标,修复了湿地水生态环境,再造岭南水乡风情,成为彩票平台推荐
治水工程的一大亮点。 二、建设情况 为充分发挥沙湾生态山水的优势,提升沙湾镇城市品位和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2012年,沙湾镇将龙湾涌湿地公园(一期)“一河两岸”景观升级改造工程列入沙湾镇名镇创建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龙湾涌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五个功能区:东入口景观区、滨水娱乐休闲区、滨水运动休闲区、南入口景观区、龙舟赛道区。其中一期“一河两岸”景观升级改造工程主要园包括出入口景观标志物、停车场、绿道驿站,以及岸线景观台、亲水平台、亲水码头、木栈道、步行径、人行小桥等休闲设施,以及复合式景观绿化升级等,改造工程河段全长5公里,东起武装部基地、南至龙湾大桥。为更好对龙湾涌湿地公园进行管养建设,我镇分别向古坝东村、古坝西村、新洲村租地1300多亩集中绿化管养。龙湾涌“一河两岸”建设一期总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其中市级名镇名村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其余为区、镇两级资金投入。该工程自2013年4月开始施工,至2013年9月底,已基本完成一期相关升级改造项目,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风貌,打造出一个生态美观的市民休闲空间。 三、规划建设计划 (一)着力生态保护打造湿地保护公园 针对龙湾涌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特色,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镇拟对龙湾涌湿地开发为湿地保护公园。先拟聘请有咨询资质的单位开展前期研究,对龙湾涌现有生态环境及周边土地使用情况、产业功能、公共空间、道路交通等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圈定部分区域对一些鸟类,昆虫类、鱼类等生物物种等进行保护,再有计划的对龙湾涌“一河两岸”景观沿岸的1200多亩湿地区和鱼塘进行保护式开发,划定部分旅游区域发展钓鱼、游艇、船模等水上休闲项目。将景观规划与产业规划、旅游规划相结合,方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经专家评审后,向区政府提交方案决策,并按有关要求向区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湿地保护公园报批手续。 (二)加快配套措施建设龙湾涌湿地公园出入口及停车场整治工程 为加快龙湾涌湿地保护公园的配套设施建设,我镇已开展龙湾涌湿地公园出入口及停车场整治工程。经与区国土规划局协调,我镇已选址彩票平台推荐
景观大桥(沙头街往沙湾镇方向右边)空地建设为龙湾涌湿地公园出入口及停车场,连接龙湾涌绿道。该工程目前正办理相关招投标手续,预计明年初完成施工工作。 (三)跨屏山河和龙湾涌人行天桥工程 为配合湿地公园的建设,加强公园内部及周边地区的路网联系,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根据《区长办公室会议纪要》(「2013」48号)文件精神,由区水务局负责番禺湖森林湿地公园桥梁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即在屏山河和龙湾涌上分别新建一座人行桥(西北桥和西南桥),交由区基建办代建。现区水务局已完成前期设计工作,并移交区基建办代建。后结合2017年5月17日政协彩票平台推荐
委员会《关于区政协主席会议与党派团体联合视察龙湾涌湿地的意见》和区水务局《关于取消和暂缓实施部分番禺湖森林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建设项目的请示》(区政府批示件),要求由规划部门牵头制定《龙湾涌湿地建设总体规划》,规划确定后再根据具体要求实施人行天桥的工程建设,下一步区水务局根据规划相应调整人行天桥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桥址、桥型等)。 (四)融合古镇历史文化创建特色旅游名镇 沙湾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龙湾涌景观与沙湾古镇景区、滴水岩森林公园、紫坭岛田园水乡、沙湾水道的生态资源连为一体,展现了一幅风情万种的岭南文化、生态田园的美丽画卷,极大提升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味。龙湾涌景观改造工程不仅为沙湾发展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基础,也进一步优化了全镇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古镇旅游等相关配套设施,有效推动与沙湾古镇旅游、宝墨园、南粤苑等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有力提升沙湾古镇的知名度和旅游竞争力,推进沙湾区域旅游的长远发展,为沙湾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和广州后花园奠定重要的基础。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龙湾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