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江宜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至2014年底,全区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率达到90%,全区90%以上行政村建有标准篮球场,我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06平方米。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我区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开放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2014年,我区继续加大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扶持石楼镇、石碁镇、化龙镇建设3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项目,扶持建设沙湾镇1个三人制足球场、钟村街1个三人制和1个五人制足球场。另外,还在村、社区建设4条健身路径,238张户外乒乓球台,共投放资金约227万元。目前,我区人均体育用地不足(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我市体育发展方式的意见》中“到2016年我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有利于解决我区体育基础设施存量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2015年,我区对各镇、街本年非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需求进行汇总,根据广州市目标任务及我区实际,统筹安排本年非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点,将新增小型足球场3个(1个五人制、2个三人制)、健身路径6条及健身器材一批。下一步,我区将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资引导作用,以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建设的实用性、功能的多样性、管理的科学性、使用的效益性为原则,进一步完善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体育设施网络,着力推动各类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健身就在家门口”。 二、研究制定《彩票平台推荐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按照市体育局的工作部署,在完成2014年《彩票平台推荐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今年区体育局将启动《彩票平台推荐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调研制定工作,提出新周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把研制本级《实施计划》作为今年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好,确保新周期《实施计划》的研制质量和水平,为开展好“十三五”时期的各项体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大力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充分利用我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展各类型、各项目的体育活动比赛,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体育人口的比例。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发动群众参加四年一届的区运会,两年一届的区龙舟赛,每年一届的区篮球赛、足球联赛、市长杯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速度轮滑赛、田径锦标赛、游泳锦标赛、武术锦标赛、自行车公开赛、毽球锦标赛、高尔夫球赛、第九套广播操比赛、残疾人游泳赛、家庭趣味运动会、横渡珠江、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队展演等体育活动,结合“全民健身日”、体育周、体育节、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具有品牌特色的全民健身大型主题活动,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各行业体育协会、各单项体育协会及群众性体育组织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民族传统、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结合实际,打造一批贯穿全年、涵盖全区、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示范性强、形成传统的全民健身项目精品。 四、维护利用好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 (一)明确责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维护工作。我区公共体育设施明确由场地方负责管理和维护工作,将安全与服务列为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他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向使用者说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定期对设施进行保养、检查并及时维修,以保证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确保群众安全。 (二)加大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力度。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场馆运营,按照《广州市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穗府办〔2013〕45号),推进区级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制度化、规范化,使区属公共体育场馆落实每天向社会开放不少于12小时,免费和优惠时段分别由每周10小时增加到14小时,同时,利用“广州市群体通”全民健身信息平台,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场馆订场预约等服务。2014年,我区区级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免费进场人数达372103人次,优惠进场人数达121970人次,成为广大市民朋友最喜爱的健身场所,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 五、积极挖掘场地资源增加公共体育活动场地。 学习珠海香洲区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先发动鼓励各镇街摸查辖内可开发利用资源,提出初步选址方案,再由我局联合区有关部门合理利用辖区内边角地、闲置地建设一批公共体育设施,通过整合零散用地、生态廊道等规划控制区内建设用地,置换出合适用地安排体育需求项目。不断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方便快捷的体育设施网络,并继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各村(居委)进行篮球场、户外乒乓球场等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安装,积极推进小型足球场建设。 六、继续做好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工作。 我区教育系统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2004年区教育局、区体育局、区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的通知》(番教文〔2004〕 68号),2005年以来,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备设施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均按文件要求全面向社会开放。2014年12月,区教育局组织了有关专家对管辖内161所公办学校是否具备开放条件进行了鉴定,完全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只有1所(禺山高级中学),有9所学校部分场馆基本符合开放条件,上述学校均已全部对外开放。另外23所学校需要升级改造才可以基本达到开放条件。区教育局反馈,将会同区有关部门、属地政府(街道)开展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尽快研究解决方案,希望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环境及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使其达到符合对外开放条件,向广大市民提供体育活动场所。我局将继续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根据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规定,对开放的学校进行一定的资金扶持补贴。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