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理 由: 2010年亚运之后,彩票平台推荐 的城市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番禺大道和亚运大道为代表的城市道路建设,更是带动了周边居住环境的改善。目前,市桥以北几个接近广州中心城区的镇街基本形成城市化,其特点是道路交通发达,公共设施齐全,人口相对密集,对环境的敏感程度高。 近几年,彩票平台推荐 又陆续启动了一批新的建设项目,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序幕已全面拉开。不可否认,城市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建设惠民工程,而不是扰民工程。 一、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影响 不同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噪声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噪声)、空气影响(施工运输扬尘和车辆尾气)、水环境影响(施工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影响(拆迁建筑物、建筑弃渣、开挖余泥)、生态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程取弃土)、社会环境影响(城市交通影响、居民生活影响)等影响因素。 在调研当中了解到,正在建设的广州地铁7号线、南大干线工程、金山大道(广明高速)改造工程、万博CBD商业广场、钟村汉溪地块商业综合楼等项目虽然也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但也暴露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其中,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感受最强烈的环境影响问题有以下3个方面。 1.道路污染 主要是道路和泥尘污染。造成道路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运输土石方和废料的车辆不符合要求。经观察,几乎所有的车辆都封闭不严,有的甚至处于敞开状态,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将尘土撒落到路面,并被车轮带动四处飘散,对整个路面造成污染,周围绿化植物被尘土覆盖,景观效果基本丧失。同时在雨水的作用下,造成道路泥泞打滑,不仅影响环境,还极易酿成交通事故,废料经雨水冲刷,堵塞排水设施。这些都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运输车辆撒落的尘土,在车轮的反复碾压及带动作用下,将细小的固体颗粒源源不断地散布到空气中,形成浓烈的“烟雾”,且向四周扩散,致使周围环境恶化,对居民和行人造成困扰,长时间呼吸这种浑浊的空气,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开挖,搅拌,切割等工序中产生的粉尘也是重要的来源. 3.交通拥堵 工程施工期间,要动用大量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加大了周边道路的车流量,对城市交通产生干扰。尤其是施工车辆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更加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每当交通高峰时段,只要有工程车辆行使的路段,都会加剧交通拥堵。 二、建设项目施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比较而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中,群众感受最强烈,对环境影响最广泛也是最直接的是空气污染,也就是扬尘带来的污染。它是各种施工过程中将细小的尘土颗粒飞散到空气中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空气中漂浮颗粒物。它是空气污染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造成城市“雾霾”的重要推手。据资料显示,各种建筑施工扬尘对城市“雾霾”的贡献率约达5%。这种漂浮的颗粒物,不但影响空气质量,也影响城市及道路的能见度,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细小的颗粒物随空气被人体吸入,在肺部沉积,将引发呼吸道疾病及肺部疾病等。 在我区,近几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相当明显,万博CBD的万达广场等,几十万平方米的土地同时开发造成了局部扬尘污染区域,整个区域曾经雾蒙蒙一片。目前正在施工的奥园城市广场以及汉溪大道的改造工程、广明高速(原金山大道)、南大干线工程等的施工均造成明显的线状扬尘污染带,尘土滚滚,四处飞扬,影响面积广,持续时间长,急需加以管制和整治。 三、造成施工混乱污染环境的原因分析 1.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准入标准 一直以来,对建设工地的管理,建设单位及管理部门更注重施工的安全管理,资质管理和程序管理,忽视了环境保护管理。致使在施工中的环保管理制度以及防治污染的措施及环保准入标准缺失,出现野蛮施工。 2.监管执法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监管执法主体不够明确。建设、城管、环保、公安交警、交通、水务等部门对建设工地都有监管职能,但没有一个部门对施工污染问题进行统一监管。建设部门监管施工许可和安全施工,城管部门监管违章执法,环保部门虽然监管环境保护,但对野蛮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执法权,交警只管道路交通。 二是监管没有形成制度。施工许可及违章执法是重要的手段,但并没有将环境污染的防治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和标准纳入许可制度和违章执法制度范畴。 三是执法力度仍不够,野蛮施工仍普遍存在。
办 法: 1.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准入条件。 (1)制定车辆运输泥土的新规定,严禁散装及半开放运输泥土渣料,规定运输车辆必须完全密封不漏,不具备条件的不准运输泥土。 (2)制定建设施工工地防止污染保护水土的新规定,明确工地必须采取围闭施工、覆盖施工、洒水、植被复植等措施,施工持续时间长的必须分段施工,防止全面开花等一系列制度,形成规范,并以此作为监管的标准。 (3)严格准入条件。将工程施工是否具备环境保护的条件纳入施工许可证及运输许可证的发放内容。例如不符合运输车辆密闭要求的,不予发放运输许可证。施工工地如不具备围闭及覆盖施工的条件,施工方案中如没有具体的防治扬尘等措施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等。 2.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部门与责任主体。 建议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施工的质量管理或安全生产管理范围,统一由建设部门进行管理。环保、城管、水务、公安等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协助建设部门进行管理。这样既有主管,也有协管。环保部门是重要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部门,既要指导建设单位如何开展环保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同时又要协助好建设部门加强管理。建设部门在发放施工许可证时要就环境保护方面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项目的建设单位作为施工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3.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1)成立专门的执法队伍 由主管部门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巡检队伍,赋予其监管职责。按不同的项目规定相应的检查内容,检查的范围覆盖全区所有的建设项目。 (2)制定严格监督检查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制度,既是为管理者提供执法依据,规定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同时,又是为从业者制定行为规范。 (3)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出台相应的办法,加大处罚力度,让违规者留下不良记录,为违规付出昂贵的代价。不仅要付出经济代价,而且要让从业企业以降低信用为代价,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4.接受公众监督 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应公开透明,在项目的醒目位置安置告示牌,注明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主要内容和监管部门的投诉电话和信息平台。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对投诉人举报的内容,一经查实将给予举报人适当的奖励。 |
问题答复: | 区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中心对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番禺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房产开发、植树绿化、市政道桥、轨道交通等建设工程到处可见,随着这些工程不断推进和完善,城市居民的出行、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在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野蛮施工和监督管理的不完善,给周边居民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目前建设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建设、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不重视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投入不足,很多工地在基本建设手续不全,工地不具备场地硬化和冲洗设备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已委托挖土、运输单位或个人进行挖土作业,车辆带泥上路。 (二)各类建设工程管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限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如建筑施工管理属建设部门,市政设施养护、环卫、各种管线铺设施工管理属城管、电力、电信、移动等部门,景观、园林建设管理属于城管部门,还有交通、水利等工程施工;运输车辆营运、余泥渣土收纳归城管部门管理,对运输车辆超载行为由交警部门处罚,车辆密闭、轮胎不冲洗、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等影响市容的行为由城管执法部门处罚。 二、加强建设过程中文明施工管理的几点措施 近年来,建设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城管委制订了《2014年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方案》,我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循“突出重点、跟进复查”原则,制订了《彩票平台推荐 建设局开展文明施工巡查专线工作方案》,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大施工现场管理的力度的要求,建设、交通、城管、环保、城管执法、公安等部门都在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加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对野蛮施工和不文明施工行为加大曝光和查处力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整合职能,理顺机制。针对我区建筑废弃物管理问题突出、泥头车运输不密闭、超载、超速、超限、撒漏污染等情况,区指挥中心联同区城管综合执法分局、区交警大队、区建设局、区城管局及各镇街组建泥头车整治联合执法队,落实每日6时至22时施工全时段专人驻点管理,在区内各主干道(番禺大道、汉溪大道、新光快速路等)交叉巡检,并做好出泥建筑工地驻点管理工作。对区联合执法队摸查的排泥工地,区城管综合执法分局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并全区通报,落实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截至9月15日,区联合执法队共截查不符合标准泥头车351辆,综合执法部门对泥头车公司开具56张罚单(各罚款5000元);交警部门对80辆违规超载车辆开具罚单,对52名屡教不改的司机扣6分、罚款2000元;交通部门对7辆超限严重的车辆作罚款3000元及暂扣处理,有效打击了建筑废弃物处置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执法队的组建,有机整合行政职能,理顺管理机制,有效根治了“视而不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管不力”的执法现象。 (二)强化建设施工企业主体责任。各级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监管落实建设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区环保局在环评批复中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项目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区城管综合执法分局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现场围闭、出口设置洗车槽、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等防止污染措施,对不落实污染防控责任的建筑工地,坚决依法追究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区城管局每半年组织全区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进行密闭性、车容车貌检验,并委托广州市环境卫生机械设备厂进行审验,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同时,将相关排泥工地信息、泥头车运输企业信息报送市城管委落实后续处罚;区公安交警大队要求施工运输企业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认真查找自身原因,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好本单位的车辆、驾驶员,文明驾驶,守法运输,确保不超速、超载,确保交通安全,对交通违法行为将严格执罚,实行“零容忍”;区水务局要求建设项目施工作业前编制施工排水方案,同时必须按规定修建排水预处理措施,建设项目应取得施工临时排水许可后方能开工建设,凡从事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水保措施,明确弃渣场地、规范临时堆土、落实水土流失责任;区交通局加强路政日常监督巡查工作,对泥头车损害地方公路行为加强监管并严厉查处,对无证营运和擅自改装从事营运的泥头车,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对运输企业的加强资质管理,对出现违章苗头的企业加强监督。 (三)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打造“一号通”平台,整合区政府总值班电话、区长专线、政务热线、信访专线等专线电话,由区长专线一个窗口对外,实施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实行3元话费奖励,同时每周四晚在《彩票平台推荐新闻 》中录播“区长专线在身边”电视节目,对市民集中反映的城市运行、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报道,强化对部门工作的舆论监督,充分调动了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形成群众与政府互动的良性局面。 (四)以建设“智慧番禺”为契机,研究“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区指挥中心与中国工程院孙玉院士牵头的广联数字家庭研究院合作,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的监管,通过对人、车、设备等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预警和执法,形成一套建筑工地的智能监管、预警、执法的联动系统,实现对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控和查处,提高政府和企业对工程现场的远程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提高预警水平,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率,加快政府和企业对工程现场安全隐患的处理速度。 (五)加强建筑废弃物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的精神,对车辆不整洁、未保持密闭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造成建筑废弃物洒漏污染,车辆到未取得《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的工地运输建筑废弃物等违规行为进行记分处理,并录入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记录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记分的方式对运输企业和车辆进行诚信综合评价,进一步规范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的市场行为和运输秩序,加强建筑废弃物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六)探索建立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与区招标办探索建立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机制。将被评价市场主体的行为表现予以标准量化,并综合评分,应用于招投标活动,将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起来,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格局,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和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鼓励中介服务企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承担责任的第三方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从根源上根治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违法违规操作行为。 非常感谢贵委对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