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
关于积极保护、修缮祠堂庙宇,让其焕发新魅力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理 由: 中华民族有尊宗敬祖的悠久渊源和优良传统,祠堂、庙宇作为这一活动的主要场所一直保持至今。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到处高楼林立,新村遍布,呈现出一派现代文明的亮丽景象。历经岁月洗礼,祠堂、庙宇也逐渐退去她本来的面貌。 一、彩票平台推荐
祠堂、庙宇的现状 作为珠三角文化重要发源地的番禺,祠堂、庙宇饶有特色。在番禺的247条村庄中,除杂姓的沙田水上人家,大部分村落都有祠堂、庙宇。特别是民田地区,几乎每个村落、每个姓氏都有祠堂或者庙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现存比较完整的祠堂、庙宇就有400多间。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及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我区的大部分祠堂、庙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个别是由于一直使用,但少加维护,导致瓦漏墙塌壁破杂草丛生,随时有倒塌毁灭之危;部分虽无倒塌危险,但许多有价值的石刻、木雕、对联、房架、壁画等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已经遭受风雨侵蚀或在文革时期遭受破坏,难以补偿;部分则在修复过程中掺进了过多现代人的审美,遗失了祠堂、庙宇的本来面貌,失去了文物价值。因此,保护、维护好祠堂、庙宇,已经迫在眉睫。 二、保护、修缮祠堂、庙宇的积极作用 (一)历史价值 由于古旧祠堂的产生与发展,均有着与其特殊的时代、历史、文化、政治、宗族、民俗、人文等背景,传统古旧的祠堂铭刻着其地区发展的深深烙印,沉淀着该村或宗族发展进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民俗的资料与故事。古旧祠堂的建设又体现了一代代人的政治、信仰、审美、文化、建筑、民俗等价值倾向,证明着一个村的发展历程,尤其一些村在祠堂内认真地记录下村的各种大事记,一些为国、为家、为村图志奋斗的功名人物,成为一代代学习的榜样,不少祠堂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也使得自然村的历史得以延续,成为教育后人爱村、爱家、爱国的场所。就番禺的祠堂、庙宇而言,都能很好地体现岭南的建筑风格以及家庭伦理道德,其灰雕、石雕、对联、碑文等等都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而其历史、文化、民俗、文物、建筑、人文等内涵与价值,也大大超越了祠堂建设者们的初衷,如果我们对传统的古旧祠堂、庙宇的特殊价值与意义没有较深的认识,好好加以维护,这些装载着岭南历史、文化、民俗、建筑、工艺等等的文化遗产将会随之消失,其拥有的文化遗产价值损失难以估量。 (二)精神价值 祠堂本是家族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团结家族的重要场所,庙宇也本是人们精神寄托及宗教信仰的场所,他们在村民的精神灵魂中有着一种特殊地位。例如,“家国同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父严、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社会责任及家庭伦理道德,始终贯穿于宗亲活动和祠堂管理之中。人们也常常教育后代把发愤图强、光宗耀祖与国家民族振兴联系起来,把家庭、家族的内生聚力变为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主题自觉”,长期形成为国家统一和振兴的民族精神。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武装了祠堂,祠堂文化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了利用和发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庙宇,则为宗教信仰的群众提供了一个如律如仪、舒缓紧张、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精神家园,甚至一些遭受困惑的群众,可以在庙宇中找到开启心智的钥匙,从而增添直面生活、改变命运的勇气。历年来,我区的很多庙宇,也在赈灾扶贫、社会救济等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因此,保护和修缮祠堂、庙宇,对于弘扬“尊老爱幼、仁爱孝顺、重教尚贤、乐善好施”等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办 法: 一、对我区的古旧祠堂、庙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要对其历史、文化、人文、价值、内涵作较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并结合当地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对其进行深入的资料收集、整理,形成图文,编入族谱,使我们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二、积极探索焕发古祠古庙新魅力的途径,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通过“政府倡议、政策扶持、民间主导、企业赞助、人们同享”的模式,对我区的古旧祠堂、庙宇进行分批、分步的维护、修葺,使其还原历史面貌。 三、充分引导、利用好现有可使用的祠堂历史、文化、空间等资源。对现有可使用的古旧祠堂、庙宇,可根据各自特点,深挖成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阵地或者爱国爱乡教育的基地。例如,可将祠堂办成文化中心,既可阅览杂志图书,也可在其宽敞的环境里举行一些文体活动,也可作为村中老人活动中心,从现实的文化角度,充分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文物等资料,做到既保护又使用,使祠堂、庙宇成为传承文化、共创文明、促进和谐的有效载体。 四、在保护性维修之后,尤其对那些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建筑精美、内有不同时期历史印记、对村发展颇有影响的祠堂,不但可以利用其在村中举行各种大型村中聚会,增进村民之间的团结与和谐效果,更可以结合村内环境整治之后,对其进行开放,作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群众提供更多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总之,目前散落在我区尚存的祠堂、庙宇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财富,在充满现代感发展的今天,承传保护历史文化、人文遗迹,也是更好地去面对未来,希望在充分保护好古旧祠堂、庙宇的同时,又赋于它更丰富的现代思想和内涵,以此焕发古祠庙宇的新魅力。 |
问题答复: |
陈伟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积极保护、修缮祠堂庙宇,让其焕发新魅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番禺作为岭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文化古邑,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现今番禺境内保存下来的古祠堂、古庙宇便是这种深厚民族和乡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物质载体,它们不仅是岭南古建的活化石,也是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依存地,在当今倡导文化强国、强省、强区的建设中,古祠堂、古庙宇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区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近年来主要做的工作有: 一、2007-2011年,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区文物办对全区文物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按照国家普查标准,最后登记的祠堂有381间、庙宇69间。普查结束后,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研究,成果有:出版了《彩票平台推荐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选编》(《番禺文化》2010年4.5合刊),对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在番禺博物馆举办“古祠堂新文化图片展览”;与广州电视台合作拍摄《广州这个地方-番禺祠堂、番禺庙宇》二集专题片,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详细的介绍;将一批祠堂和庙宇申报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区内古祠堂、古庙宇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严把审批关,对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做到“修旧如旧”,完整保留原貌。近年来,全区区保以上急需维修的古祠堂、古庙宇都得到了抢修。如正在进行中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楼善世堂抢修工程,刚刚通过市专家评审,进入招标阶段;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蔡边村蔡氏大宗祠的维修已近尾声。 三、区旅游部门充分利用古祠堂、古庙宇的文化价值,合理开发利用,开发旅游。区旅游局及各旅游企业,在参与祠堂、庙宇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贡献。例如三驿旅游公司将霍氏大宗祠及周边的祠堂等建筑加以包装整合,融入岭南文化元素,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岭南印象园;我区另一个4A景区沙湾宝墨园,也将包公古亩纳入景区的经营管理范畴;以何氏大宗祠、三稔厅等建筑作为核心区域的沙湾古镇旅游项目,于2012年元旦正式接待游客,成为我区旅游新亮点;余荫山房景区保护和重建了邬氏双祠堂;我局对海云寺的重建、选址和开发模式提供建议;协助蔡边村宗祠的旅游开发,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策划;参与石楼镇大岭村、市桥眉山寺的旅游开发研讨。 四、经综合文化、旅游等部门意见和建议,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对于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祠堂、庙宇,应做好旅游规划,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技术、力量参与开发建设。旅游开发和经营不能走粗放式的道路,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应注重深挖文化内涵,注重市场需求和游客的主观感受,注重与当地民风民俗,以及周边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互补,突出本地特色,对构建和谐番禺起到积极作用。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2025十大彩票平台推荐网站
”,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