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区中心医院自2009年9月19日开始全面运作以来,在住院床位较原增加18%,即总住院床位1002张的基础上,住院病人率几乎达到100%,门(急)诊就诊的人数平均为4500-5500人次/天,住院病人维持在950-1000人次,这些确实为解决广大民众看病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门(急)诊及住院人流量的预测,加上医院员工1700人,每天将有约5万人次出入新医院,其中70%以上选择乘坐公交。虽直达中心医院的公交路线已由原有的两条增至九条,班次也相应增加。但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上升,现时的公交服务并未能满足来院就医群众的需求。市民“到中心医院就医不便”的呼声仍然不绝于耳。据中心医院对700名患者的调查表明:基本满意占24%,不满意占48%,极不满意占27%。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 1、候车时间长:有47%表示需要候车半小时以上,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东涌、大岗及万宝工业基地路车。 2、班次密度及发车频率不足:来院就医群众仅7%受访群众表示满意现时的班次密度及发车频率,具体各线路的满意率均是偏低。基本满意占37%,不满意占36%,极不满意占20%,说明现时的班次密度及发车频率是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榄核、东涌车的不满意率最高,占50%及57%。 3、线路设置不合乎大多数人需求:48%的受访群众表示不满足现时公交车的线路设置,其中,市桥汽车站路线及榄核路线的不满足率高于总体水平,分别占53%及56%。33%的受访群众表示到达中心医院的线路规划不合理。 4、首末班车时间设置不合乎实际:40%的受访群众表示首末班车时间设置不合理。86%的受访群众表示需要夜班车。东涌、莲花山、27路的需求均高于平均需求,分别占100%、93%及91%。尤其是就诊于中心医院的某些特色专科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就诊完后,无交通工具返家。 我们认为造成以上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1、因为医院的工作性质,上下班时段形成潮水式的公交需求高峰,而中午和晚上以及节假日时段公交需求往往相对低潮。 2、由于就诊专科的人员多,市民集中清晨前往医院,所以此时段的需求较晚上旺。 3、目前中心医院地缘尚处于相对偏僻,周围的商业氛围和居住集聚态势尚未形成,公交需求单一,直接造成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过高,运营效益低下。 办法: 公共交通是群众来院就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体现政府为民、便民的措施。针对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和目前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增设直达中心医院的公交路线,尽量覆盖公交“盲点”。 2、增加到达中心医院公交的发车班次,缩短发车间隔时间,适当在就诊高峰时段增加发车班次。 3、适当调整现时公交车的线路设置,力求满足公交服务需求较大的站点及路段。 4、合理调整首末班车时间。 5、政府对运营成本过高运营效益低下的现状,给与适当的财政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