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围地方组: 你们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91号《关于充分利用广东科学中心资源优势,提高我区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水平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和大力配合下,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为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和科技竞赛活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一批具有不同科教特色的学校和特色优势项目,并在省、市举办的几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近年我区所获奖项总数均列全市各区之首。 我区各中小学校能够扎实推进科技教育工作,把科技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各学校在营造较好的科技教育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做法有: 一、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 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从上到下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架构,从区教育局到各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校都有专人负责,力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效果出成绩。 二、发挥地域优势,就地取材,做到科技教育源于生活 我区地域跨度大,环境多样,各区域都有着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各中小学校能够充分挖掘本地的地方特色,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效果显著。例如:鱼窝头中学的“传承民间艺术奇葩——粤剧的调查研究”专题科研论文,荣获全国第24届青少年科技教育金奖,就是立足于地方资源、融于科技教育的内容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将学校作为科技教育的主阵地,向周边辐射,走入家庭,带动社区 各学校在开展科技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挥学校的教育特征和校内环境的育人功能,因地制宜,建立科技教育的各类场室例如“地理观察园”、“生物种植园”、“科学实验室”、“环境气象监测站”等等,并发挥教育优势,“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区”,将科技教育融入生活,走向社会。 四、充分利用各类赛事,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我区中小学校对省、市、区开展的科技竞赛活动都积极参与,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等等。在多种多样的科技竞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使抽象的科技成为学生可见、可动、可用的知识。 综上所述,我区科技教育呈现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对于将广东省科学中心作为校外科学教育基地的建议,我们非常认同。广东省科学中心资源优势明显,可以作为校外科技教育的阵地之一,诚然,教育部门要与科学中心加强沟通,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搭建平台。但是,我们也考虑,应该由各教育指导中心、各中小学校根据科技教育实际需要,组织学生前往学习和实践,区内不适宜作统一的集体组织和发动,原因如下: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应立足本土,源于生活,用于实践,所以充分发挥我区各地域的不同特色,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推动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二是广东省科学中心处于大学城内,组织学生前往,就涉及到交通、收费、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面较广,安全责任重大。三是各种灵活多样的科普宣传手段日益增多,给了学校更大的选择余地。例如:广州市于今年6月启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免费向全市中小学开放,具有可流动性、辐射面广、经济实用等优势,普遍受到各中小学校的欢迎。对此,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组织宣传,进一步推动我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Ο一Ο年七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