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建议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议案 |
问题内容: | 理由: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长期超时工作,临床医生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还要随传随到,一年内没休假和超时补假的天数高达60-70天,最多可达100天。长期频密的加班、夜班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离婚率非常高。 (二)造成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根据资料统计,医生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群,特别是外科医生。彩票平台推荐
某一大型医院统计40岁以上的医生基本上都有严重的职业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专科医生及镜室医生门外一大群病人在等候,头晕、呕吐发作时只能关门稍作休息后马上投入工作,不敢饮水,长时间闭尿是怕上厕所担误时间,造成前列腺肥大,痔疮等。40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高达30%,06年一年内9个确诊恶性肿瘤病,工作期间咯血、呕血时有发生。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第一隐性杀手?心理病,每年彩票平台推荐
卫生系统均有发生员工自杀事件,严重失眠、抑郁症的发病率一年比一年提高。 (三)医护工作是一行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一不满意就投诉,单彩票平台推荐
人民医院08年的医疗投诉600例,属实的只有12余例。彩票平台推荐
人口不断地增多,有限的医疗资原相对不足,而又要高效高质地完成医疗任务。据广东省社科院调查,医护人员总体精神压力严重程度属中等偏上,其中有近四成人员压力达到重度,不到3%的医护人员表示会让子女从事医生,65%的医生认为自己处于“过劳”状态,41%的医生认为自己健康状况正在衰退,38%医生压力大,活得累。而医生的健康问题,又直接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 办法: (一)加大财政补贴,建议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不低于财政收入的8%,解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政府主导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媒体过度炒作医疗纠纷,正面报导医护人员疲寝忘食,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健康形象 (三)合理调配资源,均衡医疗事业的发展 (四)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指导。_ |
问题答复: | 吴结红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2号《关于建议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议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其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影响到医疗保健和救死扶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为加强我区医务人员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将从以下途径改善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一、加大统筹城乡卫生发展一体化工作,根据服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 按照新医改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缓解“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而镇村、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均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在人员编制规模约束条件下,争取人事编制部门理解支持,逐步按工作量需要增加人员编制,逐步减少临聘人员的比例。在人员控制总量确定的基础上,及时补充,配足配齐。 二、建立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机制,减轻其心理负担。 (一)建立医疗执业责任风险保障机制:研究建立医疗执业责任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降低行业风险,用第三方付费机制来规范医疗纠纷的赔偿标准。鼓励医务人员按照自愿原则参加执业风险保险,提高抵御医疗执业风险的能力。 (二)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理机制:积极探索组织社会工作者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医疗纠纷调解的机制,平衡医患权益,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三)建立多部门创建“平安医院”的工作机制:研究建立多部门创建“平安医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决打击“医闹”和“医托”,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以及医务人员的执业权益和人身安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风气。 三、建立保护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工作机制 (一)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争取区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探索行之有效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与镇街、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联系,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努力为医务工作者解决户籍、子女入学等生活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强化落实医务人员体检保健工作:研究制定全区统一的《医务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制度》,统一医务人员健康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医务人员体检费用纳入本单位经费预算;各类专科医院、公共卫生单位可依托综合医院做好本单位医务人员健康体检工作。要及时反馈医务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必要时及时复查,切实保障全区医务人员每年享受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各单位要加强心理保健工作,设立医务人员心理保健室,配备专职心理保健医生,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加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影响本单位医务人员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三)建立本单位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数据库:与区信息办合作,共同开发干部保健健康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我区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数据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要求及时收集、录入相关信息,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数据库。要注意做好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数据库的保密工作,根据不同责权设立不同级别权限,加强信息和隐私保密工作。各单位要定期对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医务人员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四)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为医务人员提供便利、营养的饮食,改善医务人员因职业繁忙就餐不规律的状况。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污染。 (五)科学合理地安排值班,落实医务人员休假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做好本单位医务人员的休假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值班,减少医务人员加班时间,不得以奖金、补贴等形式代替和购买医务人员的假期,必要时进行强制性休假。 四、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文化建设。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引导医务人员加强体格锻炼,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素质和健康素养水平。此类活动列支本单位经费预算。 五、医务人员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维护和促进健康。 每个医务人员都有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义务,要充分认识到维护自身健康对自身、家庭、单位和社会的重要性。要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学习促进健康的技巧,劳逸结合,心理平衡,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维护和促进健康。 六、加强正面宣传和医患沟通,维护医务人员形象。 我局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将与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一起,主动维护医务人员形象,加强好人好事和救死扶伤等正面报道,引导社会和群众尊重和肯定医务人员的劳动和奉献;另一方面,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工作,使之理解医务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医患关系。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