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而这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当前,我区家庭教育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场所和载体单一,只有中小学配备的家长学校,而且没有专用经费。我区在建立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指导体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都还缺少用大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来布局与规划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家庭教育设施严重缺乏,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家长文化水平层次普遍较低,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非常低。许多农村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大部分家长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整天忙于工作和劳动,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在一起,没有担当起家庭教育应有的责任。许多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只会抱怨,是学校没有把他们的子女教育好。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经常采取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一些家长自身有不少陋习(如抽烟、赌博等)和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 许多普通的家庭感觉难以承担孩子大学教育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即使子女大学毕业也很难有较好的回报。不少家长没有了支持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动力。基础教育就又缺少了一个支撑点。这是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 办法: 1、政府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理顺现代家庭教育管理体制。政府抓社区和镇,社区和镇抓家庭教育。即把家庭教育纳入社区和镇的管理,由政府统筹,以镇、街为龙头,实行属地管理,逐步形成社区和镇范围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镇(街道)家庭教育指导站、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宣讲队等,加强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指导,政府领导,妇联、教委、街道办等统筹协同,各单位各部门做好本单位的家庭教育工作,以保证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形成并举并重的格局,避免家庭教育处于被弱化的边缘地位。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准父母“家庭教育准入制”的制度。对即将结婚的男女青年要实施政府强制性的准父母培训,在给青年夫妇发“结婚证”的同时发“准父母培训证”,持证上岗才能当父母,以政府的强有力的监管,逐步实现由“自然家长”向“合格家长”的过度。 3、政府增加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必要投入,将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增长逐年递增。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资金,支持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4、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工作实行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原则。妇联和教育部门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协调与配合,继续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重点负责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妇联重点负责社区家庭教育、外来人口儿童家长、留守儿童家长、特殊家庭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管理工作,配合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做好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监控和示范家长学校的评估;妇联、教育部门和关工委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共青团在开展青少年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计生和卫生部门在办好各类婚育培训的基础上,要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广电和报业等部门要利用媒体优势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这是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建设,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分布适当,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队伍。 一是骨干培训,树立科学家教理念。定期举办各个层次的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如:村妇代会主任、托幼保健老师、学校骨干教师等,通过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授课指导,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增强科学育人观念,提高家庭教育骨干的整体素质。并通过这些家庭教育骨干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惑,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推动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科学研讨,提升家教工作水平。立足于提高家长素质和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不定期地进行家庭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将家庭教育新的理念和做法传播到广大家长心中,用科学的家教观武装家长的头脑,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和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水准,加快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社会化进程,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树立典型,激发家教创造活力。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观念,表彰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家长和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活力,推进我区家庭教育普及工作,如可开展 “十佳”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十佳”好家长的评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宣传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工作各类先进的辐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