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地方组: 你们提出的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82号《修复历史文化名村,与亚运同同步步打造番禺岭南水乡》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石楼镇大岭村是广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 “菩山环座后,玉带绕门前”,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村内的石街、宗祠、拱桥、文塔、牌坊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典范构筑令人赞叹。历代文人贤士辈出,尊师重学,乡里和谐,文化底蕴丰厚,令人称道。 我镇对你们提出大岭村的保护开发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同时抓的建议,表示完全的赞同。硬件保护是把现有大岭村古迹精华两宗祠(显宗祠、两塘公祠)、两古桥(接龙桥、龙津桥)、一塔(大魁阁塔)、一河(玉带河),一街(许地石街),一牌
坊(贞寿之门)加以修复维护,包括清理周边影响景观的附着物,力求用传统工艺对古建筑加以修缮,治理玉带河河水污染,水靓景才美。抓软件是组织好人力挖掘、抢救历史文化资料。如黄大仙文化、科举文化、妇女文化、陈许两姓和谐文化、风水文化等,要寻根问祖,编好族谱,访古索源、搜集乡间的逸事故事。一个地方的内涵需要靠历史的支撑,历史要让人所认识,就需要有人去抢救,去保护,去挖掘,才能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岭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我镇专门成立了大岭历史文化名村修葺办公室,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在硬件保护方面。 目前,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接龙桥和建于清朝光绪十年大魁阁塔的原貌修葺工程现已竣工;荷花池正在加紧建设中;大岭村村口景观、中兴街牌坊等修葺工程待方案落实后即可进行施工。 二、在软件保护方面 现已编写了族谱及搜集整理了部分陈永思堂的历史资料和陈许两姓和谐文化的资料,现正加紧进行黄大仙文化、科举文化、妇女文化及乡间的逸事故事搜集工作。 我镇虽然在大岭历史文化名村的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修复工作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专业的古建筑技术人员,以我镇现有的人力、财力是难以全面完成修复工作的。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修复工作,我镇将会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区政府争取经济上及以下二方面的支持: 一、由区组建成立大岭村保护开发工作协调组,负责宣传发动、立项报批、拆迁补偿、违章清障、材料收集等工作,把前期广州市规划局所作的大岭古村规划,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要求,加以修改和充实,上报市、省、国家等有关部门立项。 二、由区成立专家组,制定出各个项目的修缮方案,力求做到修一件,成一件,保一件。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修复大岭历史文化名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