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进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立足于本地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区坚持以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区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其中公办5所,民办4所;在校学生12281人,教职工692人,师生比为1:18。全区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有国家级重点职校2所,省级重点职校1所,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在校生数7218人,占全区中等职校在校学生总数的59%。 区委区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改善公办中等职校的办学条件,例如:2002-2006年间,区财政投入约4244万元用于彩票平台推荐
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楼、运动场、图书馆的建设,2004-2006年投入约851万用于钟村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馆、学生宿舍建设等。同时区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原则。 二、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一)加强调研规划,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正如您在提案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现向城镇就业转移,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进城务工农民也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来提升就业能力,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为此,区教育局把“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创新职成一体的教育办学模式”作为解放思想,破解难题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管教育的张力仁副区长亲自率领教育系统破解难题小组成员分别到区内各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区外教育部门进行专项调研,对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进一步的规划,破解职教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二)畅通经费渠道,提高中职学校的自我筹资能力。 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入资金的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作用。同时,在现行体制下,需要进一步激活中职学校的办学活力,给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松绑”,使其在经费使用上有一定的灵活度。此外,鼓励我区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与省外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多种形式联合举办职业教育,积极面向市场,通过适当扩大招收外地生、开拓培训市场、合作办学、争取社会捐资、创办实业等途径,广开筹资渠道,增强各中等职业学校自我筹资能力,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运行。 (三)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我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专业,合理规划、指导和调整区内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以公办职业技术学校为主导,改造、优化一批传统专业。对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企业欢迎度低的专业,进行撤销。各校逐步形成品牌专业。同时加大力度统筹区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效益。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新造职业技术学校、钟村职业技术学校现在都建有实训中心。为此,我区将重点投入建设好2个面向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并提供职教科研、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实训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加强职校技能培训。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调动在职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要求专业教师获得工程师以上工程专业技术资格或技师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同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畅通人才准入渠道,从而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完善并落实职业技术培训补贴政策,实现政府购买职业技术教育成果的突破。 同时,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结合是推动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今后我区将积极推动校企协作平台的建立,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到中等职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效指导学校教学和实训,并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提供到生产第一线学习的机会和学生实习的场所,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职工在岗和转岗培训制度,培养出真正符合我区用人市场需要的人才。 (五)继续加大对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 多年来,我区采取多种措施,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资助。除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之外,还实行了诸如对就读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番禺籍学生拨助补贴,开展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培训,参加培训计划的农村户籍在校生,全部由政府出资,免费培训考证等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以期提高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