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治理我区农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
问题内容: | 理 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有从城区向农村扩散的趋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与城区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各种污染最终还会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城市人口。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并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也不是农民自己所能解决的,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目前,我区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我区地处珠三角河网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区水环境污染却十分突出。在我区农村,几乎所有生活污水、多数工业废水以及农村个体经营户如饮食摊档、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纳污水体,另外农村诸如“垃圾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等陋习十分普遍,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我区大部分河涌污染严重,作为饮用水源的沙湾水道2000年为Ⅳ类水质,市桥水道目前基本为Ⅳ类水质,部分河段已达到劣Ⅴ类以下,发黑发臭,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不能用于养殖、灌溉。在我区某些镇村,农村水污染问题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群众反映强烈的灵岗河水污染问题、市桥水道水质恶化问题、榄核镇一带电镀废水污染问题等。我区农村水体普遍遭受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对人民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大量生活污染。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但集镇环保基础设施和监管还难以跟上:前锋净水厂是我区现有的唯一一个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基本限于收集处理城区生活污水,覆盖沙湾、石基等镇的集污管网仍未铺设完成,目前未建成一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钟村、大岗、榄核等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仍在规划筹建中;虽然我区10个镇都建有垃圾处理厂,在村一级也逐步实施垃圾收运制度,但相当一部分村民更习惯于贪图方便,将塑料袋、快餐盒、废旧电池,甚至变质过期药品、有毒有害物质等垃圾随意丢弃;镇级设有基层环保所,但人手不多,监管力不从心。农村生活垃圾随处露天堆放,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大农村工业化产生的工业污染。农村工业化相当一部分是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而且,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大,不少污染型企业从城市转移到郊区或农村,某些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也不惜引进污染转嫁型企业。乡镇企业一般资金、技术力量薄弱,不愿意建设或购买环保设施;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废水不经处理,直排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还有不少锅炉、窑炉烟尘超标严重。同时不少企业想法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污染治理一直没有到位。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使水质、土壤的污染日趋严重。 四、农业生产现代化造成各类污染。广东不少地方水稻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500公斤/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警戒线225公斤/公顷。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农药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施用后仅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乱用、滥用农药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致使许多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因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大棚农业普及,极难降解的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也在加剧。 五、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近几年,我区禽畜养殖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猪养殖业,2005年全区生猪养殖场共1510户,总存栏数178841头。据调查,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 7 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规模化养殖场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而且目前我区禽兽养殖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河涌或鱼塘边,甚至学校周边,大多数养殖场建筑不规范,没有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的设施、设备,污水及废物直接向四周排放,使养猪场四周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养殖场附近地区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使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直接用畜禽粪便喂养水产,可能导致动物疫病传播;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六、河涌淤泥累积,排蓄能力严重下降。因1980年后我区没有合理规划和安排河涌清疏工作,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大幅调整,淤泥长年积累,河涌严重淤塞。据2003年我区农业部门调查,全区积淤河涌763条,积淤长度1155公里,积淤普遍在0.2——2米之间,其中化龙镇积淤超2.5米。河涌严重淤塞,导致排蓄能力下降,水浸外涝频繁,水体污染严重。 办 法: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基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政策作用,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和辐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为统筹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应该充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点上治理、面上规划”的农村环境治理战略。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和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研究制定环保业绩硬性考核制度,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实施严格的环保业绩考核。镇村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树立保护“大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好群众的带头人。建议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环保部门牵头,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工作。区环保部门应专人专职负责农村环保工作;镇、村一级配备专、兼职环保干部,具体负责本辖区环保工作,并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镇、村环保到边到角,并要切实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 二、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和管理。(1)是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对严重影响生态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强化对农村工业项目的监督检查,实行环保管理属地负责制、监督检查责任制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终身负责制”,减少农村工业污染。(2)是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行政一把手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乡镇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3)是研究建立环境敏感项目听证制度和群众监督激励机制,把环保目标和群众满意度纳入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4)是建立环保部门定期向公众通报我区环境保护情况的制度,使公众充分知情,更自觉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同时也加强对环保相关部门工作的监督。(5)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保洁员,普及垃圾回收点,组建环保小分队,设置环保投诉举报热线、信箱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维护群众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 三、制定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应是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控制性规划,有条件的应编制环境容量规划。切实做好覆盖全区农村的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分离。 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要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幅度,推行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近期应优先解决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农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应加大排污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比例,以体现对受害者的补偿,同时,农村面源污染涉及面广,农村污染治理资金应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调配;另外,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五、在工农业生产中大力倡导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 (1)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部门要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鼓励多施有机肥、平衡、精量施用无公害化肥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关部门要制订激励措施,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积极鼓励企业和部门创品牌和争创“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重奖;建议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纳入科技进步奖范围,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成绩显著的乡镇、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生态农业的公益性,在税收、信贷和产品标识等方面制定更优惠的专项扶持政策,降低生态农业改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 (2)建立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从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乡镇企业进园机制。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后,变“谁污染谁治理”为“谁治理谁收费”,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集中治污。技术条件允许、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可对园区内的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同时,在条件合适的镇村逐步建立污染治理特许经营制度,将污染物承包给专业公司处理。 (3)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高效、清洁生产。例如,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现代化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既改善农村环境,又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农民收入,企业又有稳固的源料基地,达到双赢目的。同时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 六、以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以创建卫生镇村、文明镇村和生态镇村为抓手,以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农村。 七、多渠道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利用一台一报、手机短信、环保知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并编撰一些环保知识宣传手册等,分发到各家各户,反映农村环保的严峻现实,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提高公益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爱护环境的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引导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倡导节水减污,以及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动员家庭成员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并将美化居住环境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
问题答复: | 张小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治理我区农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日益成为我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制定我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将我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2006年初,我局委托彩票平台推荐
环境科学研究所,会同华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拟定我区2006—2010年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对我区农村环境污染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并分别对我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生产废弃物处理、工业企业废物处理等提出对策和建议。该规划经修订后,我局将上报区政府批准实施。 二、开展我区农村环境污染调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农村分布几乎遍布工业区,企业数量众多,工业企业污染是我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局组织有关部门不断开展对我区农村工业区及区内企业情况的调查,并对存在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如2006年底,我局会同南村镇有关部门,对南村市头工业区进行了彻底清查,检查企业130多家,对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污染较重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理,并对整个工业区提出整治方案,建议由区政府组织实施。 三、会同区市政园林部门开展我区农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场建设。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区域内工业企业用工人数的大量增加,农村人口生活污水已成为我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调查研究,加快我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场的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源,较好改善我区农村环境。为治理好我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政府要求将在近期内分期关闭化龙、新造、南村、大石、沙湾等5个简易垃圾填埋场,并要求相关镇街在垃圾填埋场关闭3个内完成整治复绿工作。关闭这些镇街的简易垃圾填埋场后,其生活垃圾运往火烧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为解决我区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区政府已确定在大石会江村建设日处理能力为2000吨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届时全区生活垃圾都送到该厂综合处理。为配合该厂的运作,市政部门将督促各镇街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完善农村地区的垃圾收集系统,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四、全面清理整治脏乱禽畜养殖场。对主要水源保护区、旅游风景区、居民生活区以及不符合排放要求的禽畜养殖场进行清理整治,有效地控制禽畜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2004年我区制定了《彩票平台推荐
清理整治脏乱生猪养殖场方案》,全面整治区内脏、乱的生猪养殖场,通过整治不断改善生活环境,引导生猪养殖户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生产,促进生猪养殖业向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到目前止全区已清理整治脏乱禽畜养殖场680个,占应清理83%,已整治930个,占应整治83%。 五、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㈠及时处理农业污染案件。农业污染主要是水浸农作物、农作物受废气废水粉尘污染、农田污染等。污染源的来源主要是个别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废物和工厂不按规定排放的废气、废水。2006年共接到来自各镇的电话、来信、来访34宗,调查立案的29宗,结案28宗。其中水浸农作物投诉20宗,涉及面积1700多亩;废气废水粉尘污染投诉9宗,涉及面积390亩,共开展信访工作调查37次,涉及农田面积2300多亩,农田重金属监控样品22份。通过及时调查处理农业方面的投诉案件,减少由此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又降低了环境的污染。㈡在农业投入品使用控制方面,推广高效低毒农药、高效缓释有机肥和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近年来,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步限制或禁止使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引入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推广,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根据我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从2003年起累计推广高效缓释有机肥5000亩,2006推广年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2000亩。滥用和过量使用无机化肥得到有效控制。 六、大力开展我区农村河涌污染整治。近年来,区政府对我区河涌污染整治非常重视,由区水利部门牵头,从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行调度管理等方面,做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我区河涌进行整治,逐步改善我区农村河涌存在的黑、臭问题。从2004年开始,区政府通过水利部门每年安排数千万元进行以农村排灌河涌清淤和河道整治为主的工程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清淤重点河涌164条,总长371.31km,清淤及挖方总量236.57万m3,今年计划安排河涌清淤总长度169.9km,投资估算3562.46万元。此外,还进行河道整治,例如沙湾涌口涌、石基镇小龙涌、石楼镇砺江河整治工程等。 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综合因素复杂的问题,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多管齐下,各相关部门从规划、管理、资金投入上加大力气,做好各项工作。我局赞成提案中的意见和建议,建章立制、实行环保责任制,落实到法人,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控制污染源、做好截污、改善水质、加强管理等方面解决污染问题,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2025十大彩票平台推荐网站
”,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