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 关于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奇葩“员岗跷色”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理 由: “员岗跷色”是南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长期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员岗跷色”早从明代由江西传入。据员岗的老艺人说,员岗以崔姓为大,崔氏祖籍江西,员岗崔氏常派人回乡拜祖,从而把故乡“跷色”技巧传入员岗。据说先有“员岗跷色”,后有“沙湾飘色”,故此,“员岗跷色”就有数百年历史了。“员岗跷色”每板色由一长方形色柜上置椅一张,坐着一位八、九岁男童,叫“瓶”,对面安置小茶几,茶几上饰以小花瓶,花瓶上安装色梗,色梗非常精工,顶上站立着一个一周岁左右的小女孩,叫做“跷”。一跷一瓶,各扮演故事人物中的角色,由四人抬着色柜巡游,叫做“出色”。新中国成立前,每年主帅诞生时出色,每次出色三天,兼做大,以作迎神赛会,轰动四乡,场面非常热闹。出色的内容均是除暴安良、抑恶扬善为主题的色板。在上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时为庆祝“双十节”,广州市政府曾以3000元白银,邀请员岗出“跷色”到广州巡游,万人空巷,轰动羊城,一时传为佳话。1957年被邀请到广州文化公园展出受到广州市民的赞誉。“员岗跷色”最后一次出色是1983年春节参加番禺县在市桥镇举办的“番禺县迎春文化巡游”,从此,便人间蒸发。据悉现在会装色的民间艺人也相继作古,只有一两个人尚在人间。抢救“员岗跷色”迫在眉睫。原有的跷色的色梗及色柜也为数不多。“员岗跷色”是我区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实为可惜。 “员岗跷色”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建设文化强区的今天,希望通过抢救,使这个民间艺术奇葩再放异彩。 办 法: 1、由区文化主管部门与南村镇政府共同研究成立抢救“员岗跷色“的工作班子。 2、抢救资金由区、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筹集。□ |
问题答复: | 农工党彩票平台推荐
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奇葩‘员岗跷色’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员岗跷色”是岭南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从明代起由江西传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仅一根香烟粗的色梗却能承受20公斤的重量”——这是“员岗跷色”特有的绝活。据了解,随着村里一些跷色老艺人相继去世,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危机。对“员岗跷色”目前的现状,我局以及南村镇政府的领导都给予高度重视,并为抢救这一民间艺术珍品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 为了使“员岗跷色”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并恢复其当年的盛况和原貌,南村镇政府将在今年内恢复“员岗跷色”的板色制作,并给予员岗村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初步计划在今年内完成两板色的制作,并于2008年在南村镇范围内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飘色巡游活动。另外,今年十月份我区将举办的“中国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也将对“员岗跷色”的恢复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使“员岗跷色”能顺利参加这次的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我局作为区的文化工作主管部门,也将对抢救制作“员岗跷色”提供支持和帮助,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员岗跷色”是我区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在我区建设文化强区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能使“员岗跷色”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再放异彩。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2025十大彩票平台推荐网站
”,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