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 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促进番禺教育均衡发展 |
问题内容: | 理 由:随着我区科教强区战略的实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镇两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加深,新建的禺山高级中学和番禺中学第二校区以及仲元中学的扩建,沙湾、石基、钟村、大石成为教育强镇,都充分体现了区镇两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大手笔。目前,我区办学体制基本实行“三级办学,分级管理”模式,因此,村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依靠村的财政支付。区、镇属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可说是保证的,而村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却有点不尽人意。以几所村校(说明:除沙一小学外,其他几所村校的办学单位经济收入状况中等)2004年生均教育经费情况分析,如下表:属地 学校 性质 2004年生均经费(元) 其中村校投入生均经费(元) 村校投入百分比市桥街 沙一小学 村校 4701 1670 35.5%东环街 东沙小学 村校 3688 872 23.6%沙头街 横江小学 村校 4755 916 19.3%大岗镇 新二小学 村校 2550 188 7.37%化龙镇 某校(中等) 村校 2763 423 15.3%大石镇 某校(中等) 村校 2784 567 20.4%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可知两个基本情况:⑴村校年生均教育经费由村财政支付的除市桥沙一小学外,其它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30%。⑵其他镇的村校年生均教育经费比市桥的村校年生均教育经费要少。上面的情况说明,按照我区教育经费投入村校以村财政支付为主实际已变成了以区、镇两级政府供给为主,村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程度低。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人大会议着重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我想,农村教育落后也是“三农”的突出问题,必须各级政府重视共同努力解决的迫切问题。2005年区政府工作意见中提出“建立和完善各项帮扶农村教育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加大城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这也是区政府为实现创建教育强区目标、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区相当部分村校教育经费不足而导致办学条件差、教育水平低已是客观事实。因此,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区教育均衡发展角度考虑,迫切需要区政府解决村校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办 法:一、区政府出台相关措施,保障村校教育经费投入。如规定村委会在任期目标对教育投入不少于教育经费总投入(区、镇、村共同承担教育经费投入)的30%,并且规定村投入经费最低限额:如经济收入在全区中上水平的村,要不低于年生均教育经费1000元,如村经济收入在全区中下水平的村不低于500元。二、按照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作的政府报告精神,建立区、镇两级政府对村校教育经费投入为主的保障制度,逐步改变村校的教育经费由村投入为主的管理模式。□ |
问题答复: | 刘耀光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促进番禺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根据有关规定,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县为主”,同时应鼓励村集体经济积极投入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政府只能采取措施鼓励村集体对教育的投入,如对撤并学校、学校建设以及完善设备设施等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等措施和办法,而不能规定村集体对教育投入的数额。二、目前,我区教育经费投入,已经是以区、镇两级政府投入为主。以我区农村公办小学2004年教育经费统计为例:财政拨款为29960万元,而村集体拨款为4899万元,两者投入的比例为6:1。三、在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后,我区教育工作将重点加快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此,区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将教师福利费中原要求村负责一点的部分调整为由区负责,并计划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2025十大彩票平台推荐网站
”,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