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 | 关于落实农村与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议案 |
问题内容: | 教育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区农村与城区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存在很大的差别,使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区学校,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希望区政府对农村地区教育给予重点扶持,实现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发展。一、我镇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我镇有初中2所,小学18所,在校学生9200多人(其中外来工子女占3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9%;全镇在职公办教师近46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45.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60.4%。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全镇只有一中、二中、中心小学、九比小学、航运小学共5所学校为达标学校,没有一所区级或以上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只有10所学校,学生能上信息技术课的比例不足70%。全镇18所小学中,不足300人的学校有8所,其中只有100多人的学校占了4所。按照省、市、区关于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组合的要求,我镇规划到2010年将现有18所小学撤并为7所,其中有4所属在原址扩建,有3所属选址新建,我镇于去年起启动了撤拼学校工作,扩建了庙贝小学,今年正在扩建九比小学。2005年规划新建双亦小学,所需资金预计投入2400多万元。撤并学校所需资金预算8000多万元,加上要完善一中、二中的行政楼、运动场等设施,还需投入760多万元。要实现教育达标镇的目标,基建及仪器设备的投入共需要资金近亿元。二、近年镇级财政投入教育事业的情况1、2001年财政收入55230000元,教育财政性支出为21380000元,占财政支出38.71%;2002年财政收入为58770000元,教育财政性支出为28940000元,占财政支出49.28%,占国内生产总值2.8%;2003年财政支出为64570000元,财政性教育经费34146000元,占财政支出52.28%,占国内生产总值2.8%。每年支出增长大部分为人员经费的增长。2、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中生均公用经费情况,初中:2001年生均公用经费175.1元,2002年生均经费62.8元,2003年为208.3元,增长233.28%。小学2001年生均经费为78.76元,2002年生均经费18.30元,2003年为115.2元。三年生均公用经费中,2001年和2003年“教育附加税”投入中小学设备占有一定比例,而2002年生均公用经费较少,主要是用于学校基建为主。3、随着我省对农民减负措施的落实和教育一费制的实施,村集体收入和学校收入锐减,村级办学照目前经费投入状况已不能保障,已严重制约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我镇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已占相当比例,但因师生人数较多,人均占绝对额较少,加上历年镇、村收入相对较差,中小学校舍、教学设备一直投入不足,如我镇1999年迁建二中的各级投入,总投资近3000万元,在去年才清还建校的工程款项,要实现上等级学校,还需投入近400万元建设综合楼,还有科学楼、办公楼,需要增加和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目前我镇教育欠帐较多,推进教育达标镇资金缺口太大,要求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追求公平教育已成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 三、切实改变“三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投入机制。在近十多年来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办学模式下,地方实行三级办学分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镇、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但随着时间推移,全区镇、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财政投入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区目前中小学办学条件出现明显反差。城区办学与镇、村办学投入不公平的现象明显突出。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4]4号文《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的要求: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及“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属区、县一级的执行与实施”,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子女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同一地区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下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我镇财政资源捉襟见肘,单凭镇级财政能力,要实现教育办学条件上与城区学校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事,难怪不少镇、村干部抱怨“城区办学所有设施由区财政全部负担,而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由受益人口负担。”农村教育落后主要是相应投入不足。由于区政府的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区的中心城区,未能照顾到落后镇、村的实际需要,教育条件一直滞后,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影响到几代人。我镇有不少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都想方设法不惜在城区购房入户,其目的都想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高素质的教师也不想在农村教学,不断寻找到城区学校任教的机会。影响农村学校教师不安心工作的因素,还有农村交通条件、办学条件和生活福利不如城区学校,特别是目前农村公办教师福利中“村一点”部分,若村难以解决,怎样稳定农村学校教师安心工作?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使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与城区学校缩小差距。建议区政府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全面推进教育强区目标的实现。1、中小学校撤并改造和设备设施应以区政府财政统一划拨为主,重点投入,不应由镇、村投入,加重镇、村财力负担(实际是无力负担)。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福利过去沿用的“几个一点”中村、镇部分应由区财政统一核拔,目前中小学教师(含退休教师)急切期待的“福利分房”和“货币分房”问题,严重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希望区政府尽快给予落实。2、规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财政划拨的最低标准,要求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作经费。(目前我镇大部分学校靠一费制收取费用开支为主),使学校公务、办公设备、教学仪器添置和校舍的维修得到及时落实。 |
问题答复: | 曾颖梅等代表: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落实农村与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根据〔2004〕35号区长办公会议纪要的有关内容,区政府已经就我区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中有关学校布局调整、创建等级镇和等级学校等项目以及区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区财政补助和奖励标准。区财政补助和奖励标准具体如下:(一)对于税收分成5000万元以上的镇,每合并一所小学奖励50万元,每合并一所中学奖励100万元,按新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小学补助50元/平方米,中学补助100元/平方米;对于税收分成5000万元以下的镇,每合并一所小学奖励80万元,每合并一所中学奖励120万元,按新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小学补助80元/平方米,中学补助120元/平方米。(二)对于创建等级学校(镇、园)的奖励标准为3万元至50万元不等(详见附表1)。(三)对于各镇中、小学校园网和计算机教室的补助标准为6万元至40万元不等(详见附表2)。二、从2002年8月起,为贯彻广东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 《关于我省中小学收费全面实行“一费制”的通知》(粤价〔2002〕221号)的精神,我区取消了原由学生收费中解决的教师福利待遇部分(属于“六个一点的办学经费”中的一点),全部改由区、镇两级财政划拨,划拨的标准是在职教师每人每月98元和退休教师每人每月49元。此项措施的实施区镇两级财政以后每年需增加支出共约1400万元。三、《中共彩票平台推荐
委 彩票平台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番发〔2004〕7号)提出:一是村级的公益性“五费”中的农村义务教育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的支出,按照村级经济的承受能力,对年可支配收入在200万元以下的村,由区、镇财政分档次、按比例进行补贴;二是为保障低收入困难村的正常运作,由区、镇政府按困难村收入额和人口规模,分档次进行差额补贴,补贴期限3年。四、区政府已在本年区财政资金预算中安排了30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解决农村学校教职工住房货币分配补贴的启动资金,具体的发放办法区政府正在研究中。五、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尽快制定上报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和杂费标准以及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财教〔2003〕136号)的精神,我区通过调研,拟定了农村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和杂费标准以及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并上报了广州市,待批准后将按新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状况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投入,以此建立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得到持续的发展。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2025十大彩票平台推荐网站
”,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