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九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无论南方与北方,几千年来的农耕积累,总结出许多自然而然的道理。特别对季节令时,一直都很准确的。记得笔者从十六岁开始回乡务农时,就常记着家乡老农教的许多农谚,比如对晚稻而言说的“寒露过三朝,迟早一齐标”,说得很准确。此语说晚稻不管你是早插还是迟插,一到寒露这个节令,它都会一起在这三天之内标出禾花的。在二十世纪的五、六、七十年代,基本如此,万试万灵,但自从农学家经过水稻品种的改良后,就有变化了,都将季节提早了。近年测出,有些水稻品种,在还未到寒露这个节令,禾花已标出了,有的甚至禾穗已横尾了,所以跟着下一个农谚说的是“小露满田红,大露满田空”也变了,如许多晚稻到了小露已经收获了,变成小露满田空了。水稻的品种改良变早,使冬藏更有意义。晚稻的季节提早,使南方土地多了种板田菜,这无疑是使土地增加了一造的收成。
随着地球的气温渐渐升高,过去我们到了农历九月重阳节后,基本棉衣披身。如今,过了重阳节,有时还要开空调才能睡个好觉。
所以,我们对祖辈留下的农谚只能作个参考,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科学种田有了新的想法,有了新的概念,对祖辈留下的农谚也不能一本通书睇到老。
许多旧农谚的不准,应是当今农耕技术进步的标志,是科技进步的表现。
种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