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婉华
茨菇曾是广州泮塘五秀之一,古时广州泮塘(今荔湾湖公园、泮塘路、南岸路、中山八路)一带种植的五种水生植物,分别是: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改革开放后,泮塘茨菇早已消失。
广州人多喜吃茨菇,除了钟爱它特殊的味道外,更注重它的意头(广州人生男孩谓之生了个茨菇腚),几十年前的婚宴菜单,大多有烧肉炆茨菇这道菜,当时茨菇是常见根类植物。
到了今天,很多人不知道到哪买茨菇?长住番禺的朋友告诉我——茨菇仍是番禺农业品牌,过年应节上市的上佳传统土特产,有大石“三宝”之称的茨菇(大石三宝:茨菇、马蹄、灯芯草),只不过种植面积太少。
大石种茨菇有好长历史了,生长期二百多天,因为系沼泽草本,村民天寒地冻都要两脚踩落烂泥打理茨菇塘。这等苦活,七零后八零后都不干了,余下上了年纪的人,不怕脏不怕冻不怕累,就为了给市民奉上一年一造的茨菇。
越冻茨菇的糖分越高,天寒地冻,好奇的人在塘边看农妇挖茨菇,岸上的人冻到双手戴着手套。茨菇茎叶长得好高,听到有人在塘里说笑,却见不到人,几个农妇躬住腰屈住膝盖隐藏在满是高大茎叶的茨菇塘里劳作,她们好开心同岸上等着收货的人说:茨菇长势不错,这一批肯定又香又粉。村妇们挖好后,要清洗很长时间,才能把塘泥洗干净,大冬天的,吃到茨菇真不容易。
番禺人是幸福的,起码他们能买到茨菇。朋友说她每年都帮衬南浦市场旁边地摊档东乡村阿婆,因为她家的茨菇是自己种的,椭圆形,细细只,洗得雪白雪白。阿婆的慈菇好快卖完,买的人都不会跟她讲价。大家都知道挖茨菇的艰辛。
茨菇味道独特,无法形容,在广府古早菜单中,有一席之地。粤厨将它红烧、清炒、炖煮、煲汤……极富岭南特色。茨菇是清寡之物,广州人认为它必须配肉。茨菇焖烧肉过去是广府人一道家常菜,甘香好味不肥腻,下饭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