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后继还有番禺人吗
文/陈焯斌
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番禺,不仅是广东音乐“何氏三杰”的音乐之乡,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里,更是香港资深填词人黄霑的祖籍地。这些音乐圈里的番禺人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创作的经典作品留在了一代代人的记忆深处。
可以说,在音乐唱片业、广播业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番禺已成为音乐先驱、音乐大咖音乐之路的起点。当时,沙湾广东音乐的“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满怀对音乐的一片痴情,继承前辈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以家国天下为怀,以民族大义为重,创作了《白头吟》《夜深沉》《骇浪》等抗战救国的曲子。
冼星海,也用笔下的曲子作为抗战救国武器,曾受到母亲时常哼唱广东音乐的启蒙,创作了经典歌曲《顶硬上》,抗战期间从巴黎留学回国后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唱响大江南北。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很多电视机、收录放音机和香港流行音乐(又叫广东歌)的卡式录音磁带,通过位于番禺市桥易发商业街的销售渠道进入广东,并传播神州大地。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黄霑填词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不仅写出了海外华侨的心情,更写出他自己对故土的思念,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
这几年,人们在集体怀旧爱国音乐、广东音乐、粤语流行音乐的时候,总会想起上述这些与番禺有着历史渊源的知名音乐人。但细想一下,心里不禁有点窃忧:当下广东互联网音乐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有多少人从小就受到广东音乐的影响?如今音乐圈后继还有番禺人吗?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音乐圈的后起之秀从番禺崛起。